支持救画还是救猫?我其实是支持李诞的“朴素价值观”

[复制链接]
查看: 9618|回复: 0

1122

主题

1196

帖子

600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8 16:52: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由君随口说美国  无限空间

(《蒙娜丽莎的微笑》,2012年,自由君摄于卢浮宫)

最新一期的《随口说美国》节目《救名画还是救猫,关于基础价值观,关于“自私”,关于生活本来的样子》中,我和叶子聊了关于《奇葩说》中李诞的一段精彩答辩。
聊这期话题,看起来是有些偏离“说美国”这个主题,其实没有偏离。
听得懂的听友听出来了,我聊的重点并不是落在到底是救名画还是救猫上,既然是一道辩题,那么肯定双方都是有道理可以去辩论,才能成为一道辩题的。这道辩题也不是《奇葩说》胡乱编出来的,最早它是一道英国皇家学院在毕业典礼上的辩题,“一处宅子着火了(注意:不是博物馆),你冲进火海时,发现一只小猫与一幅梵高的画作,时间只允许你选择一样,你怎么选?”
我和叶子都赞成李诞对黄执中的精彩反驳,并不是支持“应该救猫”,而是支持他答辩第三部分的“而正是这些,为了一些所谓宏伟的事业,为了一些远大的目标,不计后果地去牺牲别人,牺牲别的小猫的人,频频地让我们这个世界陷入大火。”


(梵高《向日葵》,自由君摄于阿姆斯特丹梵高故居)
我们也认为李诞前面的两个论点很精彩,“艺术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而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活着”,一语穿透各个阶层。但如果李诞只说了前面两个论点就结束了,那么我们只能鼓掌认为他答辩的很好、很精彩。一切的都还局限在辩题中,但最最关键的就是李诞说了第三部分,而这一部分的内容,其实已经超越了辩题本身,也是我觉得可以在我的节目中去探讨的。
作为辩论,当然是以让观众赞同作为目的的。所以黄执中运用了大家最能够接受的一种“道德裹挟”,就是“上价值”。把救画还是救猫上升到了“你能否听到远方的哭声”这个高度,如果你的观点是“救猫”,那就是只能听到近处的哭声,而听不到远方的哭声。一下子就变成了辩论双方境界的差别,这种居高临下的“道德高度”把对面的许吉如已经推下了悬崖。
黄执中的辩论,我之前一直是喜爱的。但这一次,他在运用这个“道德高度”的时候,用力过猛了。那一刻,他忘记了在人性中最朴素的,是同情弱者。也忘记了,赢得观众,最忌讳的就是拉开和观众的距离。

(2018年费城,Yuna站在梵高的《向日葵》前,这世上有6幅梵高的《向日葵》)
在黄执中说出“救画还是救猫,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到什么层次”,“八大山人对你而言太遥远”时,其实他已经下意识地越界出了辩题,把观点之争,变成了人的境界的高低之争。不仅上了价值,还给对方扣了“看不懂八大山人,就是很Low”的帽子。这种看似气场上的强势,其实慢慢地已经在观众心中“强”转“弱”了。
所以说这场辩论赛也算是《奇葩说》经典的一个段落了,黄执中上价值的“道德裹挟”,恰恰成就了李诞的“以人为本”的朴素价值。当然,也亏了李诞的精彩口才,才能够把观众从“道德的神坛”拉回到人间。
与李诞的“朴素价值观”最呼应的,都不是他阵营的其他三位辩手,最呼应的是场上嘉宾杨超越,她说的话很少,也完全不具备什么口才,但是每一句话其实都与李诞的内容呼应上,而且用了最朴素的语言:“遥远的哭声,我好像没有听到过,我觉得自己很浅显,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我听近处的哭声就可以了”,你可以理解成很低级的谦卑,其实在我听起来,也可以是很高级的反讽。

(莫奈的《鲁昂大教堂》,摄于华盛顿DC)
借这个题目,展开聊三点体会吧:
人在社会中,一定会遇到很多观点的分歧,挺中医VS反中医、转基因VS非转基因、挺毛派VS反毛派……,这些分歧的讨论在内容本身的范围内,都算好好说话,但是现在往往一拉开架势,就很容易“上价值”“上高度”,然后紧随其后的就是对对方的人格贬低,觉得己方认知这个世界的水平比对方高。按照这种逻辑和趋势,再进一步就“思想上打倒,肉体上消灭”了。
“道德”站上高地的时候,行为就陷入深渊。
其实这个世界太大,越是行走,就越发觉得很多事物不是原来想象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认识的深度够深,也许你对这个世界认识的广度就不够。所以时刻以一颗谦卑的心来认识这个世界,同时也认可每个人的世界观是不同的,不必强求于思想的统一。这是我特别想分享的体会之一。
第二,我的兴趣很广。所以常常在刚刚接触到的新领域,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行家”的指点,现在综合来看,越是真正了解透的行家,越是能够用最通俗的语言,三言两语就能把事情讲清楚,而用一些很高级的专业术语来“炫技”的,一种可能是他自己也一知半解,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书呆子”。
所以,不用“上高度”“上价值”,就能把事情说清楚、把人说服的,才是真正的大师,我也一直在向这些真正的大师学习。

(梵高的《梵高自画像》,摄于华盛顿DC)
第三,我们是在个人利益必须为集体利益让道的教育中成长的,所以我们常常陶醉于人类文明这种高大的“集体荣耀”,而忽略了最为朴素的个人感受。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个人的利益是不值得提的,因为这里有一个贬义词来诠释注重个人利益,这个词叫“自私”。于是理所应当地牺牲员工来成就公司,牺牲小家来成就大家,牺牲局部来成就整体,但是很少人去思考这个“集体”利益从何而来?没有一个一个的个体利益,哪里来的集体利益。
不要“告诉”我这个世界很美好,我自己感受了美好,这个世界才是美好的,否则就不是。
此外忽略个人感受,这个社会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人们会习惯了听周围人的意见,或者是“权威人士”的看法。于是这个时候,“权威人士”或者“权威机构”就显得很重要了。没有敢于表达出来独立的思想,而盲从于大众的主流观点的时候,《皇帝的新衣》中那两个极为“聪明”的裁缝就会频频出现。

回到最开始,这期节目的内容,看似偏离《随口说美国》的主题,其实是稳稳地踏在主题上的。正像一位听友在刚刚的评论中说到的:“开始觉得怎么越聊越偏,结尾才意识到,无意识地越聊越生活才正是“一切从自身感受出发”价值观的最好诠释”。

嗯,正是有这些听得懂的听友们的存在,才让我敢于自由自在地去“传递”和“连接”。




自由君以往的精彩文章:


我周一的公众号独家节目只放在这里

《平行美利坚》,当当京东均有销售
机场、高铁、图书馆也都能看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无限空间”!
《随口说美国》目前已有会员群、总群、星辰大海诸群、跨境创投群、中国(五十余城市群)、美国(二十余城市群)、加拿大群、欧洲群、北特斯拉群、环球驴友美食群、全球自驾游群、好书佳片群、足球群、英语启蒙群、缘来是你群、赴美生子群、美国陪读群、高校留学群等百余个听友群。
微信群联络员/网站管理/公众号投稿:87277814
自由君咨询微信:Howie18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