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知道的美国中学教育——北京群629首场听友线下活动 (作者:北京文案宣传组义工婷婷) 从4月份北京线下听友会暨《平行美利坚》新书发布会活动结束后,北京分群就开始按照自由君的设想,积极筹备首场听友线下活动了。 同时期筹备的还有北京义工组和嘉宾组成员的招募,招募令一经发出,各方人才立刻涌现出来。北京群卧虎藏龙,各位群友无论是专业还是敬业程度都无可挑剔。 专业团队成功组建,听友会线下活动的日期也随之出炉。 本着让每一位到场的群友都有机会能和分享嘉宾进行充分交流,本次活动采用小程序报名的形式,名额控制在15位左右。 令工作人员没有想到的是,距离报名小程序仅3分钟的时间,名额已经报满。由此可见各位群友对这次线下活动有多期待。 2019年6月29号下午,本次线下活动如期举行。 分享的主嘉宾有三位,她们分别是: 主持人兼分享嘉宾:晓妈 分享主嘉宾:马芳芳老师(美国有名私校主任) 分享小嘉宾:晓妈的女儿晓晓 三位嘉宾无论从年龄还是经历都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阶层:陪读家长、海外教育工作者、小留学生。 她们在现场的精彩分享,也赢得了在场所有群友的一致好评和认可,4个多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各位群友依然意犹未尽。 本次分享紧扣海外教育以及家长陪读这个核心主题展开。 三位分享嘉宾分别以不同的身份切入点,对各位群友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自由君有句名言:这个世界是由无数主观而构成的客观世界。 因此笔者认为,内部分享是当事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能否适合于自身,还需要关心孩子教育的各位家长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 话不多说,现在就让笔者带着大家对现场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 一、晓妈分享:美国陪读那些事儿 晓妈的分享大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面签问题: 孩子申请留学签; 家长申请旅游签证进行陪读;(虽然美国有不成文的陪读政策,但不建议家长用此理由申请签证) 面签一定要诚实签,不要撒谎,整个过程会有不定期的记录;态度要谦和诚恳,不可跋扈;被拒后仍然有再次通过的可能,因此不必灰心泄气。 美国中学费用:(晓妈以自己女儿所在的马里兰州为例) 晓妈的女儿上的初中是当地一所教会学校,全校一共有200多名学生,女儿是学校唯一的中国学生。 该学校一年学费$10000;租房$1200—1400/月;生活费$1000/月,按照每年10个月居住时间计算,一年的所有费用合计在$3.5万。 高中学校在首都华盛顿,费用有所上涨。 高中一年学费$21000;租房$2000——2600/月;生活费不变。 驾照问题: 在美国陪读建议最好有车,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没有车的生活寸步难行,极为不方便。 拥有美国当地驾照,缴纳的保险费比用中国驾照少一半费用。(晓妈用中国驾照上保险的费用是$1900,而考取美国驾照后的保险费用降到了$800-900) 考当地驾照同中国驾照一样分为笔试和路考。 二、马老师分享:中美教育的差异 马老师属于当天分享的重磅嘉宾,先来介绍下她闪闪发光的职业履历:外企工作3年,曾兼职新东方教师、北京电视台洋话连篇节目主持人,联合国粮食基金组织的同传,最后被美国顶级私校聘为全职老师,如今是负责该校国际研学的主任。 作为资深的海外教育工作者,马老师的分享自然是围绕中美的教育差异展开的: 中美看待成绩的差异 美国对于成绩的重视度远低于中国,在美国,优秀的孩子是性格阳光的,勇于认错、懂得感恩的。和中国不一样,这里不以成绩论英雄,定江山。做自己,是美国教育最为推崇的。 中美对教师培训的差异 马老师所在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会支持老师继续攻读学位提高教学水平,并帮助解决老师所有的学费。每3-6个月就会组织老师进行校内培训。这也是美国教学质量保持世界领先的主要原因。 美国教育对于责任和尊重的重视 美国教育崇尚责任心的培养,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尤其是对老师的尊重。在美国,不会有直呼老师名字的现象,相比之下,在中国的高年级,学生之间谈论时,直接叫老师名字甚至给老师起外号的现象更为普遍。 尊重更体现在很多细节之处:不会满嘴饭菜地和别人交流,见面礼貌客气地打招呼寒暄等等。这不仅是尊重,更是教养。 美国教育对于个体学生的尊重 在美国,多动症儿童会有专门的配套的桌椅设施,让他们可以一边听课一边活动;针对焦虑症、阅读障碍者都会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他们不会因为特殊而受到人们的围观,相反只会得到更周全的照顾,更人性化的尊重。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去美国 据马老师介绍,成绩绝不是衡量是否适合留学的唯一条件,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条件。无论你是学霸还是学渣,只要你积极向上、会沟通、爱交流,原意挑战新事物,能主动学习,那来美国就是合适的。 笔者认为有出国计划的家庭,可以针对以上特质对孩子进行一下综合评估,毕竟这个选择关系到整个家庭后续的发展和走向。 马老师作为一线的中美教育工作者,深知两国教育差异,见证过无数孩子的海外经历,她的分享应该能为正在规划出国的家庭带去不小的帮助。 三、晓晓分享:自己在美的学习生活 身为在美国读书的小留学生,晓晓是最有发言权的,她为大家分享的内容主要是她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 美国的朋友圈 人们口中所谓的白人圈、黑人圈、亚裔圈,在晓晓的认知中是不存在的。她强调,只要自己打破内心的的隔阂,这些圈层也会消失。作为学校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她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对她的友好,这更让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设限,拥有开放的心态,就可以和大家打成一片,玩到一起。 生日当天的惊喜 异国他乡求学读书,生日过得是否有意义,对留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晓晓的生日当天,收到了全校同学的祝福,有认识的,还有不认识的,这让她幸福得不得了。原来学校有一条规定,只要有过生日的同学,都号召全体师生向该同学祝福。学校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丰富的教学形式 美国教育对阅读十分重视,学生们每周都会有一个阅读主题,结束后会按小组提交一个阅读成果的展示作品,形式多样,有电影海报,有漫画,有角色扮演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根据实际情况更改的教学方式,晓晓班里就曾经模拟过一个法庭,双方进行激烈辩论,同学们的兴致一下子被拉到了最高点。 晓晓一直很担心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但在学校的分班考试中,她被分到了快班,她个人表示很不可思议。其实听晓晓谈笑风生叙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就知道她很享受学校带给她的各种惊喜,她像探险家一样,用自己的乐观和主动不断解锁美国教育的新体验。 根据马老师之前的分享,晓晓这样的中国孩子是非常适合在美国读书的,而她们家庭做出的留学决定是无比明智的。 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火热的现场 马老师的分享在现场引发了小小的高潮,群友们纷纷簇拥在老师身边,或咨询,或链接,好不热闹。 现场的后排座位上,有一群低龄的孩子,他们是陪爸爸妈妈来近距离感受留学生活的,晓晓精彩欢乐的分享,不知道能否在他们心中种下出国读书的种子呢?
听友会全家福按照惯例,集体合影就预示着本次活动进入到了尾声。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尽管还有很多不舍,但照片中大家灿烂的笑容,让我们看到了满意,更看到了期待! 幕后团队亮相一场成功高效的线下活动,离不开幕后人员的专业和付出。 本次活动深受所有参与听友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从寻找嘉宾、确定日期场地、物料采买,现场流程,义工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听友报名、缴费、现场签到打卡全部采用线上模式,顺利便捷。 义工组成员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凭着对随美社群的高度认可,自觉自愿地成功组织了本次线下活动,如此专业靠谱的团队大概只有在随美社群中才能找到。 期待北京群未来能奉献给各位听友更多更精彩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