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多少收入可以对应着幸福生活

[复制链接]
查看: 3803|回复: 0

1122

主题

1196

帖子

600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16:20: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小先知弥迦,金融理财顾问,曾经的城市规划师,来美18年。

刚和朋友讲完电话,说起新移民来美国的自我定位问题。她似乎觉得现在来美国的新移民,或者来往中美两地的人,大多都是腰缠万贯之辈,至少也是身家殷实,趁个几百上千万身家的。感觉如果作为一个国内的工薪阶层,比起这些人,想要在美国安定下来,不管是身份啦,自家选择居住城市啦,孩子择校啦,生活成本啦,“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都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放下电话,我也是唏嘘不已。但同时,这个论断的产生,其实也是受了一些小范围数据的影响,里面是有颇多误导的。
那么,咱们来看看一些统计数据吧。
2017年美国人均GDP $53128.54,达到历史高点(其实过去几十年,就象标普指数一样,大多年头,每年也都是在创历史新高的)。从1960年到2017年,平均人均GDP$35243.47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全美家庭收入平均中位数是$59039。如果各项税赋,医疗保险,401k,等等,平均扣去40%的话,中位数家庭拿到手的的年均净收入是$35424,算下来每月差不多3000块。
从收入上看,按照PewResearch Center的定义,家庭收入在全美中位数的2/32倍范围,也就是说家庭税前收入在4万到125之间的,都可以算作中产阶级。这个人数占全美总人口的50%左右。

当然,不同城市的生活成本,高低会有一些出入。但把全美平均数据作为一个基准点,应该还是有可参考性的。如果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衣食住行,外加孩子的各种教育娱乐开支,都要从这个每月3000块的净收入里出来,老美也都是要量入为出的呀。
说起买房子,20%的首付,和某些特殊program可以允许5%的首付,首付差个几万块,直接就决定了一家人有没有能力购房的问题。美国人不象中国人那样把买房看作不可或缺的第一要务,但长期租房,对相当一部分人群来说,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存不够首付。
有时候在群里看大家讨论带孩子来美国读书生活,一年10万够不够的问题。如果不考虑成本问题,至少要全款买百万以上的房子,吃穿用度都不受限制,孩子要上私校,各种兴趣班一个都不能少,每年至少出游两次,全家至少回国一次。。。这样算下来,一年10万确实是捉襟见肘的。但从美国平均收入来看,能做到这样的又有多少呢?


之前写过一篇微信文章,给美国的工薪阶层大概算了一笔帐,当时是这样写的:
“在美国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带我的小老板Willie是个很聪明的人。设计做得好,金钱上的大局观也很好。记得一次聊天他说起象我们这样工作,一辈子下来大概总平均收入在三百万左右,30年工作时间,每年平均10万上下。当年的我懵懵懂懂,一直记得三百万这个数字,却从来没有再往深里想一想这个数字对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美国,税前收入300万的话,扣除联邦税,州税,社安金,医疗保险各种费用之后,最后拿到手的能有180万就不错了。假定一个人25岁研究生毕业后开始不再依靠父母经济上的支持,活到85岁,非常保守的估计,一共60年的时间,180万平均每年只有3万块。
这个数字立马就看出问题了,养活自己都不够,还怎么买房子养孩子出去旅游啊?如果不能想出别的办法,假定没有别的投资收入,这一辈子都是捉襟见肘很悲催的啊。30-50岁之间,年薪如果10万多一些,感觉也不错啊,至少中产阶级啦,每年纯花费肯定超过3万,但这就意味着留给自己将来的钱更少了。
换个角度看一下,如果这180万税后收入里,能拿出60万来,做一些扣除所有费用后平均回报4%左右的投资,那么60年的时间,大概总共可以有240万左右。这个数字已经比大多数人一辈子职场浮沉赚的钱多了。
如果有点省税窍门,能从税务部分省出来10万,这10万拿来投资,保守估计40万。那么这280万的现金放在口袋里,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细水长流,是不是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和家人的生活带来更多些安全感和自由呢?”
我之前听人家讲起他的朋友,硅谷的资深工程师,年收入至少也30 - 40万的,因为两个孩子同时上私校,一年就是两辆7系宝马,老爸每天上班也都要带饭的,很少和同事出去搓饭,因为要省下那十几块的午饭钱。

以前听Tony Robins的讲座,他说我们每天住在一个”box”里,开着”box”的车子去上班,坐在”box”的办公室里,每日的两点或者三点一线,思维也在日复一日中变得模式化。而我们的幸福感缺失,大多是因为人们惯性的总是喜欢盯着“未曾得到”和“已经失去”的东西看。
从这样的角度去看问题的话,我们每个人得不到的,都一定远比握在手中的为多,又怎么能不让人辗转反侧痛心疾首呢?很认同朋友讲的一段话“对于生存而言,金钱本身是很重要的东西。但在生命中应该还有很多比它更重要的东西。在追求与坚持更高价值的前提下,看轻金钱是高尚的。
但在没有最高追求的时候却摆出轻视金钱的姿态,就不属于高尚而是做作的傻x”。幸福感和安全感,跟金钱有关,但也没有绝对的联系。不能在一个社会或者社群中精准的自我定位,赚钱能力的缺失,恐怕是比金钱本身更容易让人产生不幸福或者不安全感觉的。
与之相应,如果在前两者上不能做到平衡,那么对金钱的需求就会变得被放大许多倍,一年税后20万,大多情况下也无法给人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吧?而事实上,税前年收入214的,已经可以跻身美国top 5%的行列了。
当然,top 1%拥有的财富总量,超过从底层开始计算90%人拥有的财富总量。那个天文数字,还是不是轻易就能够企及的。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动态平衡里。我相信从来都没有无条件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一定是建立在持续努力和自律的基础上的。如果之前有一定的经济积累,自然是好事。但假如只是因了金钱本身而去徒劳的追逐,忽略其他因素的话,先不说追不追得到。
就算得到了,其他方面太多缺失的东西,也不会让这个人有太多幸福感。如果一定要把金钱和幸福感扯上关系的话,金钱应该是在一个人人格完善,能够真正为他人提供价值基础上的伴生品。  
自我成长,和孩子的教育,其实是个相辅相成的话题。当我们扶妻携子,远渡重洋,来到大洋彼岸的时候,无论是客居,还是从此扎根下来,都意味着我们需要象一棵树一样,在一个不同的环境里,重新生长。无论是工作收入,还是投资收入,收入来源是在国内,还是美国,跻身中产阶级,应该是经济上的第一个目标。
除此之外,当我们每天的忙忙碌碌,停顿下来,抬头看到天边的最后一颗星辰慢慢隐去;当我们在挥汗如雨的夏天,在教室门口牵了孩子的手,一起走过青青的草地;当我们终于可以drive-through对着话筒清晰准确的说出要点的餐;当我们可以自如的在中英文之间切换,准确定位自己需要了解的信息的时候,油然而生的幸福感,也就是活在当下,认清自己,且行且珍惜吧。
又及,写完以上,我的第一个观众直接跳起来说,“在美国多少收入可以对应着幸福生活”,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虽然收入是一个数字,但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的人脉,文化,对各种信息的熟捻程度,这些都会导致当地土著生活成本的明显降低。
为此,我们还争论了许久。首先,文章标题是抛出了一个问题,在我列举出大段数字的同时,本身就是在证明这个命题其实是无法对应一个具体数字的。外来者融入一个社会需要交的学费,和初始成本,一定是偏高的。而要达到衣食住行语言交流基本无障碍的适应,有些人三个月就可以做到,有些人可能需要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其次,在生活安顿下来之后,可动用生活成本的高低,与幸福感的多少,也并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美国家庭中位数的统计数据,只不过给大家横向比较提供一个参照基准点。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在国内的房价神奇增长到今天的情况下,能够说自己达到“财务自由”的,也还是极少数。
有一百万可投资资产,在美国其实已经要大大优于平均家庭水平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讲到,在生理,安全,社交需求满足的前提下,人们追求的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基本适应一个地区的生活方式之后,中位数的家庭收入,大概率下已经可以满足前三个需求了。
而幸福,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无限空间”!
《随口说美国》目前已有会员群、总群、星辰大海诸群、跨境创投群、中国(五十余城市群)、美国(二十余城市群)、加拿大群、欧洲群、北特斯拉群、环球驴友美食群、全球自驾游群、好书佳片群、足球群、英语启蒙群、缘来是你群、赴美生子群、美国陪读群、高校留学群等百余个听友群。
微信群联络员/网站管理/公众号投稿:87277814
自由君咨询微信:Howie18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